自产|搜狐健康
作者|周一川
编辑|袁岳
在11月8日的博览会上,美敦力公司召开了“无形守护,保证全线”的访谈会。本次会议回顾了前两届博览会明星展品“胶囊起搏器”的患者故事,不断推出更新的产品,为不同阶段的心律失常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
中国医师协会节律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教授说:“中国有1000多万心律失常患者,而心动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是指心跳低于每分钟60次。这样的心跳频率,并不能保证心脏在日常活动或正常运动中,能够向人体的各个器官输送足够的血液。起搏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脏功能,使心脏定期泵血,保证患者主要器官的血液需求。"
Micra(胶囊起搏器)不引出起搏机制,使患者可以避免操作复杂、移动不便、术后感染风险高的问题。在无铅起搏疗法推出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它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近千名患者从无铅起搏疗法中受益。手术植入很快,患者预后良好,不影响活动,很快恢复正常生活,让很多人彻底改变起搏治疗。"
一名14岁女孩的手术给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秘书长、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搏器消除了她手术过程中疤痕、影响活动等烦恼。在勇敢地接受手术后,她良好的经历几乎让她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当她说她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用黑色技术拯救生命!”,让我很感动。其实不仅仅是十几岁的女孩,还有作为家庭中流砥柱的卡车司机,以及辛苦一辈子安享晚年的老人,都应该像往常一样,心怦怦直跳地享受自由的生活。"
当Micra起搏器专注于治疗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一种容易导致猝死的疾病)时,需要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猝死越来越频繁,“心源性猝死”一词逐渐被公众所知。国家心血管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过54万,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居世界首位。如果发病后不采取治疗措施,可能1小时内死亡。心脏性猝死也可能见于普通“健康人”,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老年人和年轻人每年都要定期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便及早发现一些可以预防的心血管疾病,防止猝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指示猝死风险的关键,即EF值。这是心脏向全身“射”血的标准。EF值越高越好。正常人的EF值大于50%,EF值低于50%,说明心脏较弱,猝死风险较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华医学会心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苏延刚教授表示:“长期高血压患者和有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测量EF值。如果EF值过低,建议遵医嘱,必要时接受ICD治疗。此外,家庭中经历过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都是猝死的高危人群。接受ICD植入手术后,他们会一直监测病人的心率。一旦出现快速心律失常,ICD将自动进行适当的治疗,如抗心动过速起搏,必要时进行电击除颤,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率,从而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中国医师协会节律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张舒教授表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在心律失常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此时,与各方携手应对中国医疗事业大改革中的难题迫在眉睫。美敦力在前两届交易会上带来的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开启了无导线起搏治疗的时代。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新一代Micra AV,率先在博鳌上市,公众对预防猝死的关注度大大提高。满足当前临床诊断需求的3T核磁兼容起搏器全面保护心脏病患者的心跳健康。”
美敦力大中华心脏和血管业务集团副总裁宋琳表示:“美敦力继续在心律失常领域撰写‘博博故事’。从展品到商品,从意向到植入,新展品在中国市场深入培育,“成博效应”医疗领域不断泛滥。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实际突破和创新的证明。”
发布时间:2020-11-09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