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疫情“震中”的15个日夜

制作|搜狐健康

作者|周一川

编辑|袁岳

这是一场对抗病毒的竞赛:它离新发地市场只有3.5公里,是市场上唯一的3A综合医院。在短时间内,大量发热患者和有新发地市场接触史的患者涌入,确诊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如何尽可能阻止疫情的蔓延,确保医院和患者的安全?位于疫情中心和抗击疫情前沿的北京天坛医院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成为流行病的“告密者”

转折点发生在6月12日中午。

因为现在是星期五,门诊和急诊病人的数量很少。北京已经连续56天没有新病例了。北京天坛医院COVID-19肺炎防疫控制办公室(以下简称“防控办公室”)成员正忙于医院恢复生产。西城区前一天确诊的1例COVID-19肺炎病例的信息已及时提醒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部门。

刚经历上次疫情的感染科有经验的护士前往核酸检测诊所和入院筛查诊所提供支持。护士长王觉雅带领留守护士打扫隔离病房。

上午10点左右,两名患者进入发热门诊,他们都是新发地市场海鲜配送的司机。后来,他们成了流行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诊断的“1号”和“2号”病人。

“胸部CT检查显示其中一名患者具有COVID-19肺炎患者的典型特征。加上发烧和干咳的症状,我们怀疑这两个人是高度可疑的。”传染病科主任王宝增说,这两个病人住在一起,同时发病,这是一个聚集病例,需要密切关注。

两名病人立即被隔离在一个单独的诊所,传染科医生刘志达对两名病人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他们的一个交叉点是住宅,另一个是新市场."这是刘志达第一次在流行病学调查记录中写下“新地方”一词,这种情况很快被报告给医院。

12时14分,北京天坛医院COVID-19肺炎专家组呼吸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专家支持王宝增的判断:立即将2名患者放入负压病房隔离,并密切关注新址相关病例。

12点30分,两名病人被安置在负压病房。

两个病人的情况很快被报道了。同时,新发地市场相关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迅速收集:西城区6月11日确诊的患者和丰台区另外两例疑似病例(目前尚未确诊)。该活动的轨迹在新发地市场有一个交叉点;新发地市场的一些环境和表面病毒呈阳性...

北京天坛医院预防控制办公室成员、医务处副处长王晓燕回忆说,他当时“心情紧张”:“各种迹象表明,源头指向新的市场,疫情扩散的风险很大。作为离新发地市场最近的三大医院,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形势,不能等到疫情真正上升,然后被动防御。”

在最短的时间内,医院反应迅速: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口头询问患者最近是否去过新市场,所有有接触新市场病史的发热患者均接受了COVID-19肺炎核酸、抗体、血常规及胸部CT“1+3”检查;

感染科立即通知1号和2号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并尽快去医院检查;

传染科的医务人员立即到位,准备好防护材料,随时准备处理更多的病人...

16: 30,附近一家餐馆的服务员因干咳和发烧等症状来到发热门诊。几个小时后,她成了确诊的“第三号”病人。

17:00时,“1号”和“2号”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强阳性”。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确诊。

晚上,在医护人员的催促下,一号和二号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他们的老板和一个室友终于来到了医院。经询问,我的老板几天前得了肺炎,在一家私人诊所接受治疗后,他觉得自己有所好转。他后来成为“第四号”确诊病人。

北京天坛医院防控室成员、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跃曦回忆道:“当时,除了两位确诊患者外,他们老板和李记川菜服务员的胸部CT都有典型的COVID-19肺炎特征,这让我们更加担心。当时的情况表明,服务员与其他病人没有直接关系。”

18点左右,医院的防控再次升级:关注有接触新市场史的患者;关闭医院的部分出入口,管理人员进出;加强门诊大厅等场所的温度测量...

20点钟,王晓燕接到消息,3号和4号病人被确诊:“4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确诊,情况并不好。”

“实时更新”防控措施和疫情“种族”

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彻夜未眠。他随时与防控办公室保持联系,了解医院里确诊的病人。与此同时,从市医疗管理中心、卫生保健委员会到市领导,他们一直关注着北京天坛医院的情况。

6月13日(周六)上午6: 55,通知防控办公室全体成员准时参加8: 00在医院召开的会议,研究分析疫情相关问题。

与前一天相比,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确诊病例数继续增加;新发地市场在凌晨被关闭,周边社区被关闭的消息引起了关注。越来越多有新发地市场接触史的人来到医院,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他们穿着白色的衣服走进医院,任何时候都会感到焦虑。群众问,如果有接触新发地市场的历史,该怎么办;发热门诊的病人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几倍,而且几乎达到饱和。普通发热病人、有接触新市场史的人和潜在感染者都集中在发热门诊,因此预防医院感染的压力很大。

好消息是,之前采取的措施已经在一夜之间到位,实验室已经转移了后备力量,两个聚合酶链反应实验室已经“全面启动”,所有这些都用于检测COVID-19肺炎核酸;药品设备材料管理部启动应急计划,并与采购部一起准备防控材料。"到13日上午,我们已经储备了至少一个月的防护材料."制药设备与材料管理部主任张颖介绍说。

“不要等到疫情爆发后才试图弥补。现在我们是第一线。我们的措施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决定性。”在紧急会议上,王拥军要求调整医院工作重点,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按照“最前沿防控”的标准采取防控措施。

会上,防控办在前一天应急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八项措施,包括加强预检分诊和流行病学调查,保持一米不让人聚集,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在门诊和病房设立隔离室,恢复住院患者的二次核酸筛查,严格执行不陪护和不到病房的措施。这8篇文章是北京天坛医院抗击疫情的基础。归根结底,医院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并采取一切必要的防疫措施。”经历过非典疫情的原医院办公室主任、防控中心成员孙兴明说。

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确诊病例数和门诊发烧患者数一再超过医院记录。流行病传播的外部预防和医院感染的内部预防的压力持续增加。在市卫生委员会和市医疗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医院的防控措施不断升级: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首次召开专门的党委会议和几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上级部署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必须100%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取消所有假期,任何人不得离开北京,接受咨询、手术或参加学术活动。

党委书记明路多次视察核酸集中采集点、检测点、应急部门等区域检查,现场监督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纪检部门每天参加防控办公室的交接班会议,到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重点部位和重点部门,现场监督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

——在所有住院患者中,对近期有接触重点领域(如全院新开发市场)史的员工和职员,以及近期有接触新开发市场史的员工和职员,逐一进行核酸检测;查看员工餐厅和患者营养餐厅,了解购买情况和人员活动;对所有接触过确诊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安全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封闭管理;

——强化医院的“防线”。除病人和医务人员外,禁止院外人员参观医院,禁止外国人在其他部门办理业务;施工人员或供应商如需临时到医院提供服务,必须在7天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或签署健康状况承诺书后方可进入相关场所工作;

——门诊在加强预检分诊、流行病学调查、1米计程的基础上,未预约挂号的患者及其家属受到工作人员的劝阻,不得进入门诊楼;每个病人只能有一两个家庭成员陪同接受治疗。“对于一些被隔离在家中的‘特殊病人’,我们在门诊大厅设立了‘特殊门诊’,由一名特殊人员指导随行‘特殊病人’就医,以防止与普通病人交叉。”门诊部主任张悦说。

——在发热门诊,各部门医务人员的支援力量迅速补充,发热门诊和感染病房正全速运转;为了缓解人群聚集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叉,医疗工程部和总务及规划和建设部紧急购买并安装了两个帐篷,作为发热门诊的缓冲区;发热病人专用急诊CT,规划从发热门诊到急诊CT室的路线和等候区,将急诊家属的等候区临时调整到室外阴凉处,避免与发热病人交叉;

“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确诊或疑似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通知其密切接触者尽快就医,以尽可能防止疫情扩散。”疾病预防控制办公室成员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强说:

——病房内,三人间调整为双人间,以保证患者之间的安全距离;除危重病外,减少住院人数,停止就诊,避免人员聚集;

——教学楼完全封闭管理,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外国毕业生被禁止返回北京,医生也被禁止返回北京。

……

“通过对前线的监督,确保预防和控制措施到位并落实到位,以防止‘灯下发黑’现象。”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肖树平表示。

“每次与疫情有关的会议都不说成绩,只说问题,而且毫不留情;发现问题并立即纠正是不常见的。”防控办公室成员、卫生部副部长赵万全说。

“在防疫和控制方面,在遵守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一切都经过特别处理并立即实施。这种速度确保了我们在与流行病作斗争时不会落后。”防控办公室成员、医学工程系副主任赵磊说。

非常规防控的安全底线

6月19日星期五,疫情在新发地市场持续了整整一周。

下午下班前,防控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重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过去一周疫情的发展充分证明,我们医院现在处于抗击疫情的前沿。确保医院安全和病人安全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市委书记明路说。

王拥军用“非常时期和最后一站”来形容即将到来的周末:“周末的两天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为下一步的防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赢得这场战斗,我们必须采取“非同寻常”的战术。”

会上,医院部署了一批“100%”人员,必须在周末两天内完成:医院所有人员的核酸检测必须100%完成,并且“应检查和检查”必须检查;对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必须覆盖100%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应由科室主任和科书记签字;医院工作人员的防疫培训和考核必须100%完成,培训和考核应纳入防疫档案;整个医院应该清洁和消毒一次,没有任何死角。

为了真正做到“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医院推出了“大动作”:医院领导带领分管部门,分组对医院不同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解决。检查后,每个小组应生成一份详细报告,列出问题、负责人、解决方案等。,进行统一总结并立即整改,整改后立即组织“回望”。

在会议结束前,一向温和的王拥军突然发誓说:“如果有一个负责人报告情况,不配合防疫工作,他将被就地免职!”

整个医院行动迅速:挑选了50多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采样,实验室24小时满负荷运转。在两天多的时间里,包括医院工作人员、第三方人员和高级医生在内的7000多人接受了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所有员工的培训和评估以及所有员工的流行病学调查均如期完成,均达到“100% ”;

覆盖全院的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医院环境全面更新;

医院的领导带领团队检查结束,总结的问题在会上一个接一个地宣读出来。有关部门主动提出索赔,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纠正...

除了完成医院的防控任务外,医院还承担了“外援”任务:由50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的采样小组承担丰台区和北京的集中采样任务,日夜在社区、学校和村庄工作。

“我们的任务是尽快找到潜在的感染者,消除疫情蔓延的隐患。”采样队队长刘小楠说。

经过15天15夜的追逐,北京天坛医院在这场比赛中没有输给疫情:

各部门都适应了新的疫情和“非常规”防控措施,形成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准确到位的顺畅工作机制;医院实现了“外部不扩散,内部预防”的理念。“到目前为止,只要COVID-19肺炎感染者去北京天坛医院,我们没有漏掉一个病例。他们所有人都是在第一时间被诊断出来的,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我们的结果被证明是准确的。”实验室主任张国军说,诊断“第一次”和“零错误”有效地防止了感染者在医疗、工作和生活中被传染给密切接触者;医院的医疗秩序是正常的,它继续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头15天的工作中,我们只能说,面对突发的疫情,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我们谈的远不是‘胜利’。”王拥军说,“面对这种流行病,我们总是在比赛,我们必须不断超越它来控制它。”

发布时间:2020-07-04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