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 悬崖上的“骡子”村医,谁家有返乡人员需隔离他“门清”

资料来源|河南省卫生委员会

一座山,一个村庄,1000个村民,一个乡村医生...自12月20日以来,洛阳栾川王府沟村的乡村医生高彦昌一夜未眠。作为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52岁的高彦昌一直忙于抗击新的冠状肺炎,保卫人民的第一线和平。

王府沟村哪个“生活地图”上有返乡人员[的“门牌”/s2/]

四条河,三座山,两条河,九座山,半水半田,王宓陡峭的悬崖,狭窄的小路和漫长的道路。歌谣中描绘的是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王宓沟村。

王府沟村有1000多人,以前大多分散在山谷里。从2016年到2017年,村里的水泥路和柏油路一条接一条铺好,直到那时村民们才一辆接一辆地安装电动车。到目前为止,仍有4组村民分散在偏远的山区。最远的居民距离村卫生所6公里,在陡峭的悬崖上。

外人想不出怎么走这条路,但高彦昌有一扇清晰的门,成了这个村子的“活地图”。他完全知道哪个频道有更多的老年患者,以及哪些患者在服药时应该注意。

新一轮肺炎疫情爆发后,高彦昌立即联系了村民,并指示他们及时与家人联系,不要回家。

在日常的卫生救助和健康教育过程中,王府沟村的村民在家里分发体温计。高彦昌通过微信群通知重点群体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并将相关数据发送到手机上,及时做好调查工作。

110返乡农民工孤立了高彦昌,成了他们的“脊梁”

从农历12月28日开始,在接到预防和控制新皇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后,一支由村干部、志愿者和乡村医生组成的关键团队为王府沟村形成了一个安全网。

在高彦昌的心目中,任何一个返乡的农民工都是一本“账簿”。

高彦昌告诉记者,该村有110名返乡农民工,其中三人曾经过武汉、信阳等疫情严重的地区。除了监测隔离人员的体温和收集健康记录外,高彦昌还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当多的人明白,当前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重大问题,他们非常合作。”高彦昌说,由于王府沟村地处偏远,一些农民分散在偏远的山区,一些人不明白。不过,高彦昌拿出他的“骡子”赶了过来,打了电话说没有,拎着药箱,来到门口。

一些村民住在一个有崎岖山路的山谷里。他们不能骑电动驴走路。高彦昌要走3公里才能到达那里。

“起初我说我在给他们量血压。有什么问题吗?”高彦昌笑了笑,憨厚地说道,话匣子打开了,谈着疫情,反复劝说,对方也慢慢接受了。

"一些被隔离的村民总是在家里盲目思考。"高彦昌说,在隔离期间,他经常在凌晨1点或2点收到村民的微信,说他感觉不舒服,还咳嗽。他忍不住站起来看了看。经诊断和治疗后,发现另一方未受严重影响,且无新冠状肺炎高热等基本症状,肺部无杂音。高彦昌心里有个谱:"你好,放松点。"

"心理咨询对与世隔绝的村民来说非常重要."高彦昌说道。哪些村民感到不舒服,哪些有问题。高彦昌随叫随到,成了他们的“脊梁”。

在栾川县狮子庙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入户排查外出返回人员在栾川县狮子庙乡卫生院,医务人员进入医院检查返回人员。

悬崖上的“骡子”医生劝他的儿子学医,然后回家[/s2/]

高彦昌的绰号是“骡子”,这是对他执拗地去看医生的回应:他所做的决定不会被拒绝。王府沟村有一条蜿蜒的山路,靠双腿行走。多年来,高彦昌走过了近10万公里崎岖的山路,被誉为“骡医”。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完善,高彦昌走访了更多的家庭。他每月定期上门检查,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测量血糖、血压、心率和脉搏,并挨家挨户建立健康记录。

现在,虽然村里的卫生室干净整洁,而且设施完善,高彦昌不再需要到几百里外取药,但基层医务人员的短缺一直压在他的心头。

高延昌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都不愿回来,家里都是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恰恰是最需要医生守护的群体。为此,他说服自己的儿子,学医毕业后回到基层,在镇卫生所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