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李蔚海摄。侧面图,李伟海拍的。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王振亚
编辑|胡鑫
自11月中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在上海和天津发生。上海浦东机场搬运工和天津市第144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和行动轨迹都在一天之内被曝光在社交网络上。
“一个人的名字、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详细的家庭住址、行程等信息在网上曝光,有多可怕?”作为新冠肺炎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韩圆(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该信息被曝光后的经历。
【/s2/】涉密人员信息泄露后,手机被炸了
11月24日,已解除隔离的韩圆回忆一个月前的事,说“我连这个感染者都不认识。还好我没有被感染。不幸的是,关于我和我孩子的信息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就像得了病一样,每天都有各种骚扰电话,精神几乎崩溃。”
韩圆被认为是亲密接触者,因为一个月前,她请朋友在河南某县城KTV唱歌,在新冠肺炎遇到无症状感染者。
“当时我没呆多久就出来了。后来我被隔离了,知道朋友带的人有一部分被感染了。”韩圆说,接到疾控电话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因为“我不认识感染者,怎么能成为亲密接触者呢?”
同一个KTV房间,有点歌的服务员作为亲密接触。威尔没想到的是,她的三个孩子作为亲密接触者被孤立了。而且这些人的信息已经在网上泄露了。
“10月28日,正式通报此案之前,我在当地被隔离。隔离后接到各种电话。”韩圆说:“有社团甚至恶意骚扰。多年不联系的同学也打电话来嘲笑我。
“当时手机被炸了,逼我跳楼。”在隔离医院里,韩元有几次精神崩溃。最后,医生不得不摘下口罩安慰她。“你没感染,没事就别担心,什么都看不见。”
11月19日晚,天津市海轩小区19号楼居民杨被确诊为肺炎新病例。他是天津市第14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在一个晚上,杨和他家人的详细信息,以及杨最近14天的整个行程,包括他在不同场合联系的人的姓名和手机号码,都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
最初,杨的个人信息仅限于天津。但由于杨曾到过苏州、宁波等地,经相关地区通知,杨的个人信息披露不限于天津。就这样,杨朋友的电话被骚扰,只能向朋友道歉。
经过几天的电话轰炸,记者联系不上杨。据知情人透露,杨在天津的朋友赵,宁波的朋友陆,在隔离期间都受到了干扰,没有净土。
谁泄露了个人信息?
10月28日,“某县新冠肺炎市肺炎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协助调查的函”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在这封信中,作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韩圆的真实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联系时间等。
韩圆说:“我理解防疫需要找密切接触人员,但是有这么详细吗?”能不能写某某,为什么要跨地区传播我的详细信息?为什么网上会出现这样一封信?谁拿的?"
此外,11月19日,杨被确诊为第144例肺炎。11月20日,网上出现了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调查信,内容包括杨的真实姓名、电话、年龄、民族、在苏州的详细行程等。
11月9日,上海新增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王某某。当天晚上,一篇题为《浦东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简介》的报道在网上疯传。有关王的亲密接触者的信息在网上曝光了。“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身高体重信息、身体BMI指数、父母住址、最近去向”等信息全部列在一份文件中,在当地社交媒体上传播。
2月15日,某省教育厅厅长出现的“关于某市某教师诊断的描述”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感染者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地址甚至教学时间都一一暴露。
韩圆告诉记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无处申诉。谁来赔偿我们的精神损失?”至今没有道歉,也没有人对信息系统泄露负责。"
疾病控制专家:可以完全避免信息泄露[/s2/]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每当出现新的疫情时,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往往是第一个接触感染者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也就是说,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是第一个接触到感染者信息的人。”深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中心主任助理孔东风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除疾控中心人员外,随着联合防控工作的开展,医疗机构、行政机关、社区管理等部门的人员也会加入进来,相关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信息。
“由于联防联控涉及多个部门,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的保密和感染者的隐私信息有不同的认识。”孔东风介绍,为此,为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新员工在参加防疫工作时,应接受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对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和流动报告保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个人隐私相关信息和资料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扩散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自北京卫恒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浩说,然而,疫情是突然的,用法律手段处理我们面前的局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泄露的信息向同级或上级政府投诉,让违规者和部门维权。
在孔东风看来,感染者信息从源头泄露是完全可以控制和避免的。深圳部分辖区已尝试在流量调整报告后台打印“保密”字样,并在首页标注“信息披露者将承担法律责任”以提醒工作人员,具有非常有效的警示功能。
孔东风建议联防部门人员在传递疫情文件时要注意加密,使用政府微信或政府邮箱,避免使用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严格管理工作组,避免信息泄露。孔东风建议全国考虑建立统一的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信息管理系统,按工作职责分配权限,做到有上传下载信息的痕迹,避免感染者信息泄露。
发布时间:2020-11-26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