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尿毒症或急性肾衰竭的朋友来说,没有什么比“肌酐”更让他们担心了。毕竟,它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那么肌酐到底是什么?
肌酸酐是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包括由食用肉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和代谢产生的外源性肌酸酐和由自身肌肉组织的分解代谢产生的内源性肌酸酐。
肌酐通常通过肾脏排泄。一般来说,肌酐的产生和排出更多,产生和排出更少,总体含量保持基本稳定。如果肾功能不好,它的排泄就会受阻,从而在体内积聚,形成较高的血清肌酐浓度和尿肌酐浓度。然而,由于尿肌酐随我们的饮食而变化,血清肌酐含量在测量肾功能时更好。临床上,大多数医生也使用血清肌酐水平作为辅助判断标准。
肌酐值和肾功能
临床上,血清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可以说是黄金指标。在疾病诊断中,血清肌酐值高意味着肾功能严重受损;
在治疗过程中,肌酐的变化也表明肾功能的变化。一般来说,如果血清肌酐值下降,大多数表明治疗是有效的。例如,在一名急性肾衰竭患者中,血清肌酐浓度在初始试验中为80微升/升,然后迅速增加至750微升/升。经过合理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恢复,其肌酐浓度恢复至70微升/升..
然而,血清肌酐浓度的降低并不意味着肾功能必须恢复。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肌酸酐浓度为450微升/升。因为他没有食欲,所以他只喝稀粥,不吃肉,呆在床上,不锻炼,等等。虽然测得的肌酐浓度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肾功能已经恢复。
是因为肌酐高,你必须得尿毒症吗?
高肌酐值与尿毒症:一般来说,体内血清肌酐浓度越低越好。临床治疗效果在200umol/l以内较好,700umol/l以上为尿毒症,难以治愈。但是,由于血清肌酐测定方法的限制,这并不意味着如果肌酐高就一定有尿毒症,因为监测中存在假肌酐。
肌酐真假?
目前测定肌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容易受血浆中蛋白质、丙酮、维生素C、葡萄糖、丙酮酸和乙酰乙酸的影响,导致肌酐结果偏高。因此,一些人的检测结果显示血清肌酐浓度高,但临床症状并不严重。
仅根据血清肌酸酐的结果不能断定有肾衰竭或尿毒症。有必要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并结合临床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做出综合判断。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血清肌酐水平。你不能因为暂时的增加而失去理智,你也不能因为某项检查的结果降低而欣喜若狂并停止配合治疗。事实上,肌酐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或范围内,这意味着我们的肾功能相对平静,没有过山车。
除此之外,大家一定要跟着医生的路走,不要偏信偏方,只有这样才能让咱们肾好肌酐稳,元气满满每一天。
发布时间:2020-06-30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