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大家都说,面对突发的新一轮冠状肺炎疫情,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果断的决策,采取了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国防疫和控制战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政策,加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不断编织防护网,筑起坚固的隔离墙。
并没有放弃每个病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次新诊断肺炎患者的抢救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原则。我们以前从未动用国家资源进行大规模救援。我们从未错过一个感染者或放弃每一个病人。我们从未放弃从新生儿到100岁以上的老人,以确保患者不会受到费用的影响。”
在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国家健康保险局和财政部明确提出了“确保病人不受费用影响,医疗机构不受支付政策影响”的要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政府补贴。以保护人民健康为首要任务,对促进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家医保局相关官员表示,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毫不放松地落实防疫政策,为打赢防疫战争提供有力保障。统筹医疗保障资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效对接。
CPPCC副主席、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卫生局局长 李磊表示,新一轮的皇冠肺炎患者检查治疗工作前所未有地调动了国家资源,展示了团结互助的强大力量。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底线思维,认真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快发热门诊、哨点门诊和核酸实验室建设,进一步编织防护网,加强区域联动,构建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大岗李苏祥刘庄村的马认为,要巩固基层联防联控的基础,需要医务人员和疾病控制人员的密切配合。为防范卫生领域的重大风险,今后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公共卫生培训,创新医疗预防协调机制,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提高基层防控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于江说,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整体提高预防和治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分级诊疗系统将使医疗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大大提高防治能力。一个有效的医疗系统必须包括一个分级的诊断和治疗系统,为病人提供全过程和全周期的服务。我们应该普遍建立一个紧密的医疗协会,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专科医疗和康复等全过程、全周期的服务,鼓励医疗协会主动履行预防为主的职责,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基层。
将卫生纳入所有政策
[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到卫生防病工作中的成功实践。我们要总结防控新皇冠肺炎疫情的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的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向社会卫生综合管理转变,解决人民健康的全局性和长期性问题。”
国家爱国卫生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委员会计划司司长 毛群安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提高社会卫生综合管理能力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从源头上控制复杂的风险因素,分组防控,全方位干预和有效控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建设。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微观基础。
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说,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和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预防”,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卫生策略。要做好疫情防控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加强源头控制,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筑起一道“铁墙”,阻止各种流行病的蔓延,赢得人民的防疫和控制战争。
“我们应该把预防和治疗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关注整个生命周期,为健康的全过程服务。”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程认为,医疗机构应更加积极地推进医疗与预防相结合,实现从治病到保健的转变。在疫情防控期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通了免费的网上疫情咨询服务。今后,将继续开展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健康科普活动,不断推进健康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它指出了卫生工作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方针。这场反流行病运动是将该系统的优势转化为人民健康和福利的典范。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入手,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坚实的防御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应将健康纳入所有政策,并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卫生系统和机制应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治疗疾病。要继承和发展三级预防保健体系,构建以医学会为基础的健康社区,构建平战结合、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防护网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
增加卫生领域的科技投入
[秘书长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利器。没有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人类就不可能战胜重大灾害和流行病。加大卫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国家新体制的优势。”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表示,在公共卫生领域,大型公立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力量之一。加强传染病学科建设和人员配置,探索科研机构和大型综合医院联合培养人才,取长补短,提高整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大力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这些科技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全国公共卫生的薄弱环节,首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追踪传染源,提高防控效率。大力培养优秀公共卫生人才,加大中西医结合研究投入,深入挖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和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宋磊说,我们要以临床为导向,推动疾病诊断和治疗向准确、个性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最终全面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建立防护网络,造福更多患者,保障人民健康。
云南省德宏州中医院副院长[/张怡筠说,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优势互补,是打赢防疫战争的重要法宝。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卫生科技投入,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快中医药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建设有特色的民族医药诊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疫情防治队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说,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的疫苗和药物目前正在迅速开发。疫苗在中国的发展展示了该系统的优势,创造了中国的速度。联合防御和控制机制为疫苗研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科学技术力量的迅速动员和政策法规的支持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努力。在疫苗研发过程中,我国依法严格遵守疫苗安全底线,体现了生命第一的理念。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罗梅英说,我们应该总结提炼大数据、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今后,我们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突发传染病预警、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决策实施、应急物资战略储备等制度,构筑更加严密、牢固的保障网络,保障人民健康。
(本报记者李红梅、白剑锋、王君平、沈绍铁、邱朝义、王佩、戴凌峰、李茂英、窦汉阳)
《人民日报》(2020年6月6日,02版)
发布时间:2020-06-06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