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通行码已可实现“一码通行”

相关报告:

行业:“健康代码”不是自我认证健康数据库和离线温度测量之间的相互检查

人民网,北京,4月5日(杨迪东同)几天前,国家卫生和安全委员会就卫生法规相关问题回复了人民网。据报道,为加快建立适合疫情防控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地促进企事业单位恢复工作和生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计划司会同国家电子政务办公室等部门,推动建立了跨省卫生法规互认机制。依托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防疫卫生信息共享和各省卫生法规互认。

国家卫生和安全委员会详细介绍了实现卫生法规相互承认的相关工作。

加强政策和制度的设计

据媒体报道,健康通行证制度于2月9日首次在深圳实施,到4月初将被山东和27个省市认可。在两个月内,卫生法规已经在全国数百个城市得到应用,并迅速得到推广。

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指出,为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卫生法规的相互信任和认可,联防联控机制综合小组依托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于3月15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卫生法规”跨区域沟通和认可的通知》,明确要求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卫生法规”的“一码沟通”。

3月28日,联防联控综合小组机制下发了《关于加强“一码通”卫生法规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配合“一码通”的宣传推广工作。

实现基础数据的相互认可和共享

起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制定的地方卫生法规在流行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各地区基础数据不共享,这已成为制约早期卫生编码相互识别的根本原因,不仅给跨地区人员流动带来不便,也影响了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速度。

对此,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表示,为了支持健康密码数据,实现基础数据的统一互认,在国家卫生信息平台和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上发布了四个数据服务接口,包括新诊断肺炎的确诊和疑似患者、潜在的密切接触者、县疫情风险级别和入境对应方,供各省即时调用。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还对个人提交的信息进行了比较。

推广[卫生法规的“一条法规线”/s2/]

不同的流行病防控形势和政策、不一致的标准和缺乏相互承认机制也是导致卫生法规相互承认困难的一些问题。媒体也报道了这些困难造成的居民区和业主之间的纠纷。

国家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表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相互信任的应用和对健康准则的认可正在得到进一步推广。作为交通检查站、居民区、工厂区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证,健康通行证代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能够实现“一个代码通行证”。

推广健康代码技术互操作性

各省选择和实施省际互认共享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不改变现有地方卫生法规的情况下,通过区际数据共享增加区际互认功能;

二是地方卫生法规与国家综合政务平台的对接和转换,实现跨区域的相互认可。

第三类是没有建立地方卫生通行证代码的区域,可以直接采用国家综合政务平台卫生通行证代码,结合相关地方信息实现跨区域沟通和相互认可。目前,各省都在密切关注技术对接和应用转型。

加强卫生法规宣传[/s2/]

此外,国家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还建议重点加强宣传年轻人和老年人获取健康通行证的方式。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注册其账号,并在通过实名认证后申请健康密码。没有身份证的老人或儿童应该能够通过离线报告和其他方式申报其健康状况,供管理人员检查和核实。所有地方不能使用健康通行证代码作为唯一的通行证。

围绕下一步工作,国家卫生局表示,将继续落实《关于加强卫生法规宣传的通知》,提高公众意识,继续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与此同时,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促进卫生法规政策的相互承认,并促进"一个法规适用于所有人"。[分区][/分区]

发布时间:2020-04-05 10:31